各有关单位及教师:
  根据《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现就我校组织申报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南方向
  (一)“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23年度第一批项目设立15个指南方向,支持与14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科技合作,拟支持项目数约138个,国拨经费总概算4.96亿元人民币。每个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以指南方向具体要求为准)。项目不下设课题(指南方向1.4除外)。具体指南方向如下。
  1.1 中国和欧洲国家联合实验室合作项目
  1.2 中国和意大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1.3 中国和西班牙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1.4 中国和欧盟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一)中国—欧盟研究创新旗舰合作计划项目
  1.5 中国和欧盟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二)中国—欧盟科技创新合作联合资助机制一般类研究创新合作项目
  1.6 中国和芬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1.7 中国和奥地利政府间产学研合作项目
  1.8 中国和德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1.9 中国和以色列政府间联合研究项目
  2.0 中国和韩国政府间联合研究项目
  2.1 中国和韩国政府间能源技术联合研究项目
  2.2 中国和南非政府间联合研究项目
  2.3 中国和南非政府间联合研究旗舰项目
  2.4 中国与阿根廷政府间联合研究项目
  2.5 中国与俄罗斯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二)“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本批次指南将设立1个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数15项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3000万元人民币。项目不下设课题。具体指南方向如下。
  1.1 内地与澳门联合资助研发项目
  二、申报资格要求
  1.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1年10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3.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
  同时,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3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7.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
  合作各方对未来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归属有明确约定或意向性约定,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的有关条款(须附知识产权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备忘录、证明信或在中外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
  9.中方单位务必与外方合作机构和人员明确以下几项要求: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与国内不同单位合作多头参与申报,其作为外方项目牵头人申报项目和参与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已作为受聘于内地的外籍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的,不得再作为外方人员参与申报。
  10.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申报指南。
  三、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本次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请申报人严格遵循国家、地方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
  2.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3.校内联系人及咨询电话:杜尚宇,0431-85099785
  请有意向申报的教师仔细阅读科技部通知和申报指南,并于11月20日前与科学技术处联系,同时提交学院推荐意见(格式见附件1)。
  四、重要提示
  1.请有意申报的教师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2022)”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材料。
  2.尚未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账号的申报教师可与科学技术处联系。

  附件:学院推荐意见.doc

科学技术处
2022年11月10日